酒泉市论坛

首页 » 问答 » 常识 » 浓浓文化味深深乡土情酒泉市肃州区银达
TUhjnbcbe - 2025/7/15 16:00:00
雷安萍预约 https://mip.yiyuan.99.com.cn/bjzkbdfyy/a/341447/

浓浓文化味深深乡土情

——酒泉市肃州区银达镇群众文化繁荣发展纪实

银达镇艺术团体进行文艺演出。

如今,银达镇许多村民开起了农家乐。新甘肃·甘肃日报记者张文博

银达镇肃云山庄农家乐外景。新甘肃·甘肃日报记者张文博

美丽的银达镇六分湿地。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银达镇提供

新甘肃·甘肃日报记者张文博

水鸟翻飞、鱼翔浅底,碧波荡漾、水草丰茂……走进酒泉市肃州区银达镇六分湿地公园,恍如步入江南水乡。遥看祁连雪山,近观湿地美景,南国风韵、塞上风情在这里邂逅交融,银达“戈壁水乡”的美誉名副其实。

除了优美的生态环境,这里还有一张响亮的名片——红色银达。

66年来,银达人始终坚守“红色文化”之魂,做足“文化育民”之功,走出了一条深深扎根于田野,散发着浓郁乡韵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。

“毛主席支持我们学文化,决不做‘睁眼瞎’”

进入银达镇银达村,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毛主席按语广场。广场上,绿树掩映。鲜花簇拥着的毛主席铜像,庄严肃穆。铜像后面,红色的按语碑上字字醒目耀眼。四周的文化墙,图文并茂地将银达村66年的乡村文化发展历程“娓娓道来”:

新中国成立初,翻身得解放的银达农民积极投身建设家乡、创造美好生活的大潮。由于看不懂书、识不得数,学文化成为当地农民最迫切的需求。“为学一个字、耐守半夜寒”“吃罢饭,洗了锅,抱上娃娃上冬学,不但学识字,还要学唱歌”,就是当年银达农民业余生活的形象描述。

在轰轰烈烈扫盲的同时,银达还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。农民们创建了自己的业余剧团,《红布条》《兄妹开荒》《夫妻识字》《张莲英入社》等戏剧曲艺唱得红红火火,产生了很大影响。

年,当地干部车宏彰、黄显德撰写的《银达乡农民业余文化教育收到了成果》在《甘肃日报》上发表后,银达农民业余学文化促发展的经验,被作为我省合作化的先进典型加以推广,并且引起了毛主席的

1
查看完整版本: 浓浓文化味深深乡土情酒泉市肃州区银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