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简陋的土坯房到宽敞小康房,再到舒适的楼房。改革开放40年,居住条件的大变化,折射出的是百姓生活的大改善。
金塔县鼎新镇上元村60岁的何忠录,前几年搬进了村上修建的楼居式小区。在他的印象中,过去由于经济条件有限,自家居住的土坯房,也仅仅能遮风挡雨。
鼎新镇上元村村民何忠录以前的房子就是土块修下的房子,一进门就黑乎乎的,不拉灯根不就看不来,做的吃饭就用柴火、锅台上做。没有电器一类的,冬天就架的炉子熏得就黑明黑明的。
改革开放后,何忠录一家凭着辛勤劳作,地上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。腰包鼓了,一家人对改善住房条件的期望也越来越高。年,当村上建起了楼居式小区,何忠录便第一个购买,成了首批住进楼房的村民。
鼎新镇上元村村民何忠录:“上了楼房以后就各方面都好,这个大电视,高级沙发,冰箱,洗手间各方面对我们就太好了,我们就享了福了。我们这个生活水平一天一天的确实好了。”
近年来,随着美丽乡村建设步伐的加快,百姓的观念也悄然发生着变化。金塔镇红光村的连小龙借助发展乡村旅游的东风,把自家多平方米的小康房改建成了农家客栈,不仅自己住着的舒适,还吸引了各地游客体验农家风情,实现了“坐地生金”。
金塔镇红光村连小龙:“住宿的吃饭的都一体化的这个,也能挣个钱,收入好的时候有两个季节,一个就是杏花节的时候,“五一”的时候,一个就是“十一”的时候,今年“十一”挣了两万多块钱。”
老百姓住房的变化,得益于40年的高速发展。从“居者有其屋”再到“居者乐其屋”,百姓的住房史,也折射出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金塔台梁蕊付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