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泉市论坛

首页 » 问答 » 常识 » 国家战略三线建设下
TUhjnbcbe - 2025/5/13 18:47:00

导语:本文介绍三线建设的历史影响。

1.三线建设的重要作用

三线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,是具有深远战略眼光和深谋远虑的工程。首先是建立了相对完备的战略后方基地。三线地区位于中国的腹地,是战略纵深地区。距离沿海和边疆地区都较为遥远,受到敌人的海上、陆地和空中威胁较小,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。通过国家持续不断的投资建设,累计投资达到亿元,建设了30多个工业基地,在三线地区形成了以国防科技工业为重点,以铁路交通、煤炭、电力、石油、钢铁、有色金属、原材料作为基础,有机械电子、化学工业相配套,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,建立了核武器、潜艇动力装置、战略导弹、战术导弹、歼击机、轰炸机、运输机、常规兵器、通信导航设备、电子元器件、舰船柴油机和卫星发射中心等重大军品科研和生产试验基地,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战略后方基地建立起来,提高了中国的战略支援能力,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。

成昆铁路

其次是实现了中国工业布局的纵深化,初步改变了中国工业分布的极不平衡的分布格局。中国在长期以来,大部分工业集中在沿海地区,内陆特别是三线地区的工业基本上一片空白,经过数十年的三线建设,内陆西南和西北各省区形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布局,充分利用了当地的资源优势,因地制宜的建设了一大批发电厂、军工企业、金属冶炼厂等企业,部署了一种类似“小中国”的全套互相协调、互相支持、门类齐全、实用实战的基础工业、交通能源及国防工业体系,反复强调综合平衡,确保国家关键项目,采用了集中力量,完成一批,投产一批,再上另一批的方针。在较大程度上改善了全国和三线地区极不平衡的工业布局,有利于经济建设的重点逐步向内地实行战略转移,实现了工业布局的纵深化,改变了工业基地布局过浅的格局,为国民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,打下了基础,积累了后劲,充分发挥了中国幅员辽阔、有广大回旋余地的地缘优势,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有效地保存国家的战争潜力和战争实力、使国家有坚持长期战争的能力的备战目的。

西昌卫星发射中心

第三是改善了中国西部的交通条件。三线建设在铁路交通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。三线建设期间,总共建成了贵昆线、湘黔线、成昆线等七条主要铁路干线,通车里程达到公里。当然在公路交通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不少成就。

在交通方面取得的成就中,成昆铁路最具有代表性。成昆铁路的修建改变了“蜀道难”的局面,加强了四川和云南之间的经济联系。由于成昆铁路沿线的地质条件复杂,所以成昆铁路堪称为世界铁路史上最艰巨、最险恶的工程之一。成昆铁路全长公里,沿线桥梁共座,隧道和明洞个,桥梁占全长的40.1%,长度达米的沙木拉达隧道是当时中国最长的隧道。成昆线每公里的造价达到.7万元,总投资为36亿元。沿线地区丰富的煤炭、有色金属资源得到开发,促进了沿线经济的发展。其他如湘黔线、贵昆线的开通使中国西南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,很大程度上便利了西南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和人文交流。

东风汽车公司

最后则是增强了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。年到年,三线地区共完成基本建设投资.6亿元,这些投资在中西部地区发挥了重大的经济效益。攀枝花钢铁厂、成昆铁路、贵州六盘水煤矿工业区建设、云南西部地区开发等一大批项目,影响并辐射了当地万人的命运,有社会学家评论说,三线建设使中国西南荒塞地区整整进步了五十年。三线建设也使中国西部地区兴起了一座座新兴城市,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,如因钢铁厂而兴的攀枝花、因煤矿建设而兴的六盘水,因航空航天基地而兴的酒泉、西昌等城市。

2.三线建设的反思

三线建设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,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。首先是建设规模太大,战线太长。三线建设的投资规模超出预算,仅在头五年的建设中,三线地区的投资建设总额就占全国投资总额的51.6%,而当时国家经济状况比较困难,违背了“量力而行”的原则。

其次是工业布局过于分散,部分企业进山太深。在三线建设中,过于强调国防属性,导致很多企业在布局时非常分散,而且处在深山老林中,没有很好地执行国防原则和经济原则相结合的正确方针,这一方面不利于工业企业进行集约化、高效率的生产,另一方面又给企业职工的生活带来很大不便,加剧了产品的生产、运输难度,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。改革开放以后,很多原来布局于深山、县城和小城市的大型企业纷纷搬到大城市也正是说明了这一点。

最后则是三线建设中投资效益较差,建设不配套。三线建设忽视了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相互协调问题,对农牧、文教、卫生、福利事业的

1
查看完整版本: 国家战略三线建设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