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泉市论坛

首页 » 问答 » 常识 » 酒泉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中国甘肃网
TUhjnbcbe - 2025/5/11 17:46:00

记者吕霞

70年不平凡教育路

无愧于历史,无愧于人民!新中国成立70年来,酒泉市义务教育也走过了不平凡的70年。

8月29日,“壮丽70年·奋斗新时代——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甘肃省发展成就巡礼”全媒体集中采访团一行来到酒泉,实地了解了酒泉义务教育的70年历程。

“新中国成立初期,酒泉市义务教育起点低、基础差,教师严重短缺,师资队伍素质低下,教育发展面临百废待兴的艰难局面。为此,酒泉市历届市委市政府开始奋起直追抓教育。”酒泉市教育局副局长张振江告诉记者,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年,酒泉市义务教育由普及迈向优质平衡,基本普及了初等教育,各中小学全部实现了“无两有”(无危房、班班有教室、人人有课桌)。年,实现了中小学校园建设“六配套”(即校舍、校门、操场、厕所、围墙、课桌椅)。年,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。年,酒泉市教育局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“两基”工作先进单位。年以来,酒泉市积极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,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存量,扩大城市教育资源增量,普通中小学数量由年的所减少到目前的所,基本形成了“初中基本集中在城镇,乡镇集中力量举办九年一贯制学校和完全小学(即‘一乡一校’或‘一乡两校’)”的格局,有效缩小了城乡、区域间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的差距,促进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。年酒泉市在全省率先整体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。

新中国成立初期,酒泉市教育经费投入水平也较低。年财政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.8万元,仅占当年财政支出的7.77%。到了年,当地教育总投入达到26.4亿元,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达到3.95%,其中义务教育经费15.07亿元。教育投入的逐年增加,确保了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:全市中小学校D级危房已全面消除;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实验室全部按标准配备;图书室装备和音体美教学设施全面达标;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实现标准化,提前达到了省定20条底线标准,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,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升。

70年沧桑巨变,70年砥砺奋进。酒泉义务教育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巨大成就:教育发展环境日益优化,体制机制不断创新,发展活力不断增强,整体水平大大提高,为酒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、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。新中国成立70年来,酒泉市义务教育发展从小到大、由弱到强,硕果累累。目前,酒泉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所,其中义务教育中小学所,在校学生人。年,该市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了99.48%,比全省水平高3.48个百分点。

与此同时,70年来,酒泉市坚持把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强基固本的系统性、基础性工程来抓,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在各个方面都实现了大繁荣和大发展,目前,该市有小学专任教师人,初中专任教师人,学历合格率均达到%。教师队伍的面貌焕然一新,教师思想素质得到长足进步。

张振江向记者团介绍,70年来,酒泉市义务教育教学坚持与时俱进,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、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和质量评价制度改革,不断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教学体系,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。构建了体系完备、全面育人的课程体系。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,中小学考试成绩全部实行了等级评价制度,节假日无集体补课现象。各中小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和教育规律,组建了书法、绘画等兴趣小组,积极开展各种兴趣活动,为学生全面发展搭建了平台。

未来,酒泉教育将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,全面深化教育改革,促进教育公平,提升教育质量,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,奋力谱写教育发展新篇章。

“城乡蝶变”居民幸福感提升

“新中国成立70年来,酒泉市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,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,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城市建设,用一场又一场漂亮的战役、一项又一项浩大的工程,推动着这座城市的腾飞和发展,用激情、智慧、热血和汗水,浓墨重彩地铺展着酒泉大地城市建设的壮美画卷,展现出了飞天故里的无穷魅力。”8月29日,酒泉市住建局副局长段平这样告诉采访团一行。

据《酒泉市志》记载,年解放以前,酒泉市城区道路皆为土筑,街道狭窄,四条大街设煤油灯夜间照明,道旁栽杨柳树,居民吃土井水,城市住房多为破旧平房,农村住房多为土草房。新中国成立以后,酒泉市大力改善城乡基础条件,城镇道路、供水、污水、垃圾、供暖、燃气、园林绿化等一项项民生工程、重点工程陆续完成,城市功能日趋完善,市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逐步改善,生态宜居城乡的美好愿景正一步一个脚印地变成现实。年酒泉城区东西南北四条大街铺砾石路面,年铺沥青路面,年安装白炽路灯,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设办公楼,进入新世纪逐步推开新城区建设,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,城市建成区道路长度达.65公里,城市建成区面积达.58平方公里。

城市供水能力则从解放后的土井水,到改革开放初期的日均供水0.万m3,再到现在的日供水30.23万m3,供水供热管道从无到有,从有到全,供水管道从改革开放初期7公里跃升到.17公里。城市供热管道达公里,供热面积从78万㎡达到.8万㎡。城区燃气入户率、污水处理率、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%。

据史载,清同治后期,左宗棠修筑陕西长武至嘉峪关道路,沿途栽植柳树,人称“左公柳”。新中国成立后,酒泉市围绕城区主干道、公园广场、庭院小区、街头绿地进行绿植造景和补植补栽,全市建成区绿化面积不断增大,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有统计数据的改革开放初期的不到3㎡达到目前人均13.68㎡,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上升到37.74%。肃州区锦玉公园、美溪公园,玉门市玉泽湖公园、金塔县军民融合文化园、瓜州县迎宾大道、肃北县千亩花海等一批重点绿化工程先后建成敦煌市、玉门市、阿克塞县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。

在国家大力实施“一带一路”倡议的背景下,酒泉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,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黄金门户,焕发着勃勃生机。年敦煌市被确定为全国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,走出了一条历史文化旅游城市发展新型城镇化道路。敦煌市、玉门市还是国家“多规合一”试点市,肃州区总寨镇和金塔县航天镇被确定为省级新型城镇化试点镇。截至年底,酒泉市共有11个特色小镇,其中1个省级特色小镇,10个市级特色小镇,全市城镇化水平不断攀升,年酒泉城镇化率达到61.52%。

段平介绍,70年来,酒泉市大力改造农村居民住房条件,特别是近年来,坚持把农村D级危房改造作为改善农村居民家庭住房条件、维护群众利益、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,靠实工作责任,加强技术指导,严把工程质量。截至目前,已享受国家政策完成危房改造8.53万户,共享受补助资金6.97亿元。同时,以农村垃圾、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,强力推进治脏治乱治污,大力实施改厨改厕改水,全市整治改造居民点82个,开通后院生产通道条,新架设路灯盏。24个乡镇垃圾收集处理已纳入城市管理,已建成35个乡镇垃圾处理场。全市14个乡镇集镇污水已纳入城市污水处理厂,已建成54座乡镇污水处理站。

从一组数据看70年丰功伟绩

一座城市的发展与变迁,数据最有说服力。酒泉市统计局局长余杰就把一组数据展现在了采访团一行的眼前。

余杰介绍,年酒泉市生产总值万元,年.9亿元,是年的倍。其中: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5亿元,年突破10亿元,年突破50亿元,3年突破百亿,年突破亿元。按可比价格计算,-年年均增长10.6%。

财政实力由弱变强。年酒泉市财政收入.4亿元,是年25万元的4.5万倍。年首次突破亿元达到万元,年突破5亿元达到万元,3年突破10亿元达到万元,年突破50亿元达到万元,年突破百亿元达到6126万元。从增速看,-年年均增长16.8%。

年,酒泉市三次产业结构为85∶13.6∶1.4,是典型的“一二三”结构。年,三次产业结构为44∶44.6∶11.4,由之前的“一二三”调整为“二一三”结构。年,三次产业结构为38.7∶49.8∶11.5,其中工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40.9%,首次超过第一产业,标志着工业主导的产业结构基本确立,期间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的状况也明显改善。年,该市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26.5∶46.4∶27.1,由之前的“二一三”调整为“二三一”结构。年,三次产业结构为14.4∶37.1∶48.5,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,成为经济总量中占比最大的产业。年,三次产业结构继续巩固优化为12.4∶34∶53.6。

年,酒泉市第一产业增加值73.8亿元,是年的倍,按可比价格计算,年均增长7.9%。年,酒泉市粮食产量8万吨。年粮食产量37.2万吨,年63.6万吨达到历史最高点,此后粮食产量稳定在30万-55万吨之间。年,酒泉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农业比重高达86%,渔业尚为空白;年,该市粮食总产量50.8万吨,棉花产量2.8万吨,中药材产量9.1万吨,油料产量3.9万吨,水果产量23.9万吨,蔬菜产量.3万吨,肉产量7.6万吨,水产品吨。

年,酒泉市范围内除玉门油田和四个规模较小的企业外,只有家小手工业作坊,工业增加值仅万元,产品种类仅限于石油、原煤及少量的肥皂和食用植物油。年,该市工业增加值1.4亿元,初步形成了石油、电力、冶金、煤炭、建材、化学原料、机械制造、金属矿产品采选等重化工业为主、辅以为数不多的农产品加工业和日用消费品的工业体系。年酒泉至湖南±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调试运行,年末全市发电装机容量.5万千瓦,发电量.6亿千瓦时,是年的5倍,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量占比达到80.2%。

年,该市固定资产投资仅16.7万元,到年全市投资累计达到亿元,年均增长19.5%。投资总量呈现跨越式发展,分别于年、7、和年突破5亿元、亿元、亿元和0亿元大关。

70年来,酒泉市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实现新跨越新提升,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不断夯实。

1
查看完整版本: 酒泉从百废待兴到百业兴旺中国甘肃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