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对王羲之都比较熟悉了,王羲之作为大书法家,诸体皆精,为大师也。但是从张怀瑾的书断中了解到,王羲之只有楷书和行书是排在当时的汉朝和魏晋的首位,其他如我们熟悉的草书,王羲之的水平确是最后一名,而且水平还远远低于他的儿子王献之。这确实让人很意外,让我们来看看古人的排名和他们的介绍,这样大家就知道这些古代书法的书法特点了。
真书排名:
逸少第一(王羲之),元常第二(钟繇.),世将第三(王廙),子敬第四(王献之),士季第五(钟会),文舒第六(张昶,张芝弟弟),茂宏第七(王导)
行书排名:
逸少第一(王羲之),子敬第二(王献之),元常第三(钟繇),伯英第四(张芝),伯玉第五(卫瓘),季琰第六(王珉),敬和第七(王洽),茂宏第七(王导),安石第九(谢安)
草书排名:
伯英第一(张芝),叔夜第二(嵇康),子敬第三(王献之),处仲第四(王敦),世将第五(王廙),仲将第六(韦诞),士季第七(钟会),逸少第八(王羲之)
下面我把以上诸位书法家的介绍简单罗列一下,大家可以对照看一看,了解书法诸体的源流及风格特点,可以有选择的选择练习。王羲之与王献之我就不介绍了,这个大家太熟悉。
钟繇:钟繇擅篆、隶、真、行、草多种书体,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,推动了楷书(小楷)的发展,被后世尊为“楷书鼻祖”。钟繇对后世书法影响深远,王羲之等人都曾经潜心钻研其书法。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“钟王”。南朝庾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“上品之上”,唐张怀瓘在《书断》中则评其书法为“神品”。
王廙:王廙(yì)(年—年11月4日),字世将。琅邪临沂(今山东临沂)人。东晋著名书法家、画家、文学家、音乐家,丞相王导、大将军王敦的从弟、晋元帝司马睿的姨弟、“书圣”王羲之的叔父。
钟会:钟会之父为著名书法家钟繇,而钟会在书法上亦有相当造诣,唐朝时尚有作品传世。是活跃于曹魏末年的玄学家、理论家和文学家。
张昶:东汉末年大将张奂之子、书法家张芝季弟。为黄门侍郎。尤善章草,书类伯英,时人谓之亚圣。极工八分,又善隶。华岳庙两堂碑文昶造自书之,元帝又刊其二十余字。二书有重名,传于海内。
王导:字茂弘,小字赤龙、阿龙。琅玡临沂(今山东省临沂市)人。东晋时期政治家、书法家,王导善书法,以行草最佳。他学习钟繇、卫瓘之法,而能自成一格,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。有草书《省示帖》、《改朔帖》传世。
张芝:字伯英。汉族,瓜州县(今属甘肃酒泉市)人。东汉书法家。凉州三明之一大司农张奂之子。出身官宦家庭。张芝擅长草书中的章草,将古代当时字字区别、笔画分离的草法,改为上下牵连富于变化的新写法,富有独创性,在当时影响很大,有“草圣”之称。
嵇康:嵇(jī)康,字叔夜。汉族,谯国铚县(今安徽省濉溪县)人。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、音乐家、文学家。
王珉:晋朝人,字季琰,小字僧弥。珣弟。少有才艺,善行书,名出珣右。
王洽:琅琊临沂(今山东临沂)人,东晋书法家。他是宰相王导的第三子,王羲之的堂弟。历官至吴郡内史,征拜中书令,苦让不受。众书通善,尤能隶行。
卫瓘:字伯玉。河东安邑(今山西夏县北)人。三国时期曹魏将领,西晋时重臣、书法家。曹魏尚书卫觊之子。卫瓘善隶书及章草。不仅兼工各体,还能学古人之长,是颇有创意的书法家。唐朝张怀瓘《书断》中评其章草为“神品”。
王敦:字处仲,小字阿黑,琅邪临沂(今山东临沂北)人,东晋权臣,琅琊王氏代表人物。
韦诞:字仲将,魏京兆(今陕西西安)人,擅长各种书体,三国魏书法家、制墨家,太仆端之子,官至侍中。伏膺于张伯英,兼邯郸淳之法。诸书并善,题署尤精。韦诞的书法欣赏特点是如龙盘虎据、剑拔弩张。
以上大家可以看一下,那个时代的书法大家基本都是贵族,没有寻常百姓,这也是那个时代的政治环境决定的,只有皇族和贵族才可以习练书法。另外,王氏一组在那个时代的书法地位非常重要,不仅是王羲之和王献之,还有王羲之的叔叔何堂弟。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