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泉市论坛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断匈奴之臂,张中国之腋,张掖之名的由 [复制链接]

1#
北京如何治疗白癜风 http://pf.39.net/bdfyy/qsnbdf/

张掖之名源于张国臂掖,一段穿越历史的文明史观

文/忧天的杞人

“断匈奴之臂,张中国之腋。”

其实,这一句话从古文意的角度分析,是相当有高见的。不得不叹服古人的智慧和言语的优美严谨。

“断匈奴之臂,张中国之腋。”是一个用修辞为互文的对仗语句。也就是说,如果全说完整的话,应该是:“断匈奴之臂腋,张中国之臂腋。”但为了能说得更加优美和诗意,用修辞的方式,让文风更加婉约。至于腋与掖的关系,有人说是通用,也可以理解。但从一句有历史出处的话中找到自己的名字来历,而且特别有深意,是另一种情怀。这种文化情怀,不懂的人难以说明白。

前不久,闲来无事,去酒泉公园逛逛。平常可能是带孩子,没有太注意一些文字方面的细节问题,所以也就很自然地走了走就回家了,所以所获甚少。这次,因为孩子大了,不用跟在孩子的后面跑,所以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来观察和学习。其中最能令人神往的一个作品就是铺在地面上的一块铜刻铭方图。此图采用古印章和古钱币的模式,将历史铭记于其上。最为特别的是用的小篆体刻记。仿古意味十分浓厚。

铭文全部为篆体字,一般人读起来非常困难,在字体结构的规律不了解的情况下,要想通读全文是不太可能的。因为对篆体字基本就是盲目,很多的字都不认识,所以就有兴趣一探究竟。回家之后,将照片发到自己的自媒体上,引来了好多网友的围观和评论。确实有些很有才华的网友能认识这当中一些字,并将大意大致说出来,为自己的理解增加了无数的动力和一定要通读全文的信心。于是,就在所涉及的古籍中寻找每一段话的来源,从来源处还原每一个字的意思,以及篆体的独特美的文化特质感。

通过几天的不懈努力和同网友粉丝们的探讨,终于将全文断断续续地读完,并将一些内容恢复出来,用现在的正常简体字表达出来,以供大家了解历史和历史名城后的文化背景,增加我们的文化归属和认同感。

内方外圆,外为张国臂掖,内为张掖郡。其他为郡情介绍。内容完整如下:

张掖郡设于西汉武帝时期,古属雍州之地,西汉时狄戎同居,春秋战国时期月氐人在这里繁衍生息,秦时为匈奴右地,汉武帝接纳匈奴浑耶王投降,据有河西之地。后于元鼎六年前年分武威郡设置张掖郡,取“断匈奴之臂,张中国之腋”之意而得名。辖十县:觻得、昭武、删丹、氐池、屋兰、日靳、骊靬、番和、居延、显美。人口:人,户数:家.主要为从关东迁徙而至的汉族移民。自汉开郡以后,一直以汉族为住的农耕之地,土地肥沃,有金张掖之美誉。

其实我们不难看出。是一块现代的艺术作品。有很多的问题。但这些小问题掩饰不整体成功的艺术成就。比如铭文中用到的“于”字,在在繁体字中应该是字成“於”。别外有三个字没有刻出来,其中第一个空出来的字,不确定是什么,猜测可能是一个“降”字,这样上下方意是可以确定推测的。第二个字与第三个字,分别为“觻”和“靬”,估计是当时的雕刻设备的字库中没有这些生僻字,所以就空下来。但无论如何,留有悬念的东西总是让人念念不能忘记的。

文化要想传承好,就必须先学好文化,然后再发扬光大。也就是说发扬光大的前提是必须要先学好,在学好的基础之上,才能发扬和传承。否则文化自信将有来地而无去处。古人云:“事事洞明皆学问。”而学问之难在于点滴之勤。只有勤,才能智慧。

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,需要我们的传承和发扬。一味地指摘其实并不是一个有学识风格的人,该有的品格和风范。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